首页 > 考生写作 > 说明文

说明文的作文

时间:2024-07-18 10:42:07
有关说明文的作文三篇

有关说明文的作文三篇

在学习、工作乃至生活中,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,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。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?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明文的作文3篇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
说明文的作文 篇1

秋高气爽的一天,我们一家人到外婆家。

来到池塘边,我就选了一块大青石往上一站,迫不及待地抽出鱼杆和吊鱼线,用力一甩,吊线飞了好远。一会儿,浮标好像有动静,我急忙用力一拉,拉上来后仔细一看,根本就没有鱼,但是我毫不气馁。

接着,又再一次将吊线甩了出去,过了几分钟,我想应该有鱼上钩了吧!马上又拉了上来还是没有鱼。这时我已经有点想放弃了。站在旁边观看的爸爸走过来,拍着我的肩膀,语重深长地对我说:吊鱼是要有耐心的,没有耐心是钓不到鱼的。还给我讲了一些古人成功的道理。

我听了爸爸的话后,照着做了,再也不那么心急了。过了好一会儿,鱼终于上钩了,我用力慢慢地向上拉,可是这条鱼力气太大了,拉到半空中时,它拼命地挣扎,结果把鱼钩和鱼线都弄断了掉到了池塘里。这可把我气坏了,看到到手的东西又再一次失去。爸爸再次走过了对我说:孩子,别灰心,失败乃成功之母吗?再试试看,等鱼上钩后先不要急着往上拉,顺着水拉到岸边来后再提起来,鱼在水中是不会那么挣扎的。

对了,不能灰心,只要用心去做一定会成功的,老师不也是经常这样教我们吗?我重新找来鱼钩和吊鱼线,上好鱼饵,依照爸爸的指点加上刚才吸取的经验。不一会儿就吊到了一条又大又肥的草鱼,把它放到了早已准备好的鱼盆里,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。左瞧瞧,右瞧瞧,好像是完成了一件伟大的创作一样。

今天真开心,不但钓到鱼,还让我知道了做事要有耐心,还要有正确的方法

说明文的作文 篇2

忽然翻到几本二年级的作文本,又大又方的字密密麻麻的布满每页纸,拥挤的像是中国的人口,想到那时我:“俯首啃着铅笔头”的光辉形象,往往要用一天才啃出几个字,不过现在回想起来倒也好笑。

细看内容,那时写的东西都是什么:“看见小朋友扶老奶奶过马路很感动了。”“跑步摔倒被小红扶起来很感动了。”“买东西找少了不知道,卖主追上来给我很感动了”…… 一件事一件事换个人物、地点,变个小细节,玩着花样翻来覆去的写。一个本子几乎天天感动,如果我真的能天天哭,那么长城就又该抢修了。

这些文章的确太幼稚了,太老套了,但奇怪的是,现在读起来我并不感到矫揉造作,反倒觉的很可爱。也许那个年龄本该就无忧无虑,甚至不太用心去思考,绞尽脑汁想出的“狡猾”却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天真与稚嫩。

陈旧的东西总给人一种沉积的厚重感,但读到这些文章感到的却是清新、纯朴,如果添上一段深长的感慨,只会玷污了孩童的纯真,也许内容本身没有如此的力量,只是某一个字眼一下子触动了心底最柔弱的角落,忽然怀念起那个傻傻的,呆呆的年代。

每当回望童年,就像仰望蓝天。它是无瑕,纯净的。带给人无穷的`向往。但绝不陈旧,总会让你会心一笑。

说明文的作文 篇3

九眼桥,古名叫宏济桥,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(1593年),由当时市政余一龙所见。系石栏杆、石桥面的大拱桥,长四丈,宽三丈,高三丈,桥下有九个洞,在清朝乾隆五十三年(1788年)有总督李世杰修补时,改名为九眼桥。乾隆五十五年(1790年)又加以重修。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,九眼桥一带是热闹的水码头,要从水路出成都下重庆,都必须从这里搭船启程。从外地水路运来的货物,也得在这里上岸。当然,因为这得天独厚的条件,九眼桥也因此而开始了他的繁荣。 九眼桥码头因木柴而兴

九眼桥水码头坐落在锦江南岸。天刚亮,密密麻麻的船就停泊在那里,准备上乐山。早晨的水码头有点冷清。但到了下午,码头就热闹的原因是因为装满青木冈木的船队从乐山回来了。

其实在当时的成都,还不兴烧煤,老板姓都用木柴烧火做饭,木柴需求量很大。乐山、峨边、洪雅一带,盛产青木、冈木、松木,当地人要把木头卖出去,必须从水路把木头运到成都销售,因而成就了九眼桥的繁荣。

九眼桥衰落的水运

九眼桥码头的热闹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,就再也无法繁荣下去了。因为这个时候,成都与以前大不相同,以前烧火用木柴,现在用木柴的人家已经不多了,柴铺子一间接一间关门,赚够钱的老板都去转了行业,有的与现在差不多——开了煤店。1951年,有人到九眼桥水码头看了看,河里几乎没有柴船了,往日的热闹,不复存在,十分冷清。这个著名的水码头,可谓因木柴而兴,因木柴而废。

后来的九眼桥

直到八十年代末,九眼桥模样大致没变,只是九眼桥远来拱起的桥背经过整修,变得平缓些,桥的西边则多了一座新桥,也就是现在的“新九眼桥”,至于繁华的水码头,早已成为过眼云烟。

再后来九眼桥在1992年被拆,重修了一座依然有九个桥洞的混凝土桥。而老码头也还派上了用场,有夜航的游船从这里驶往黄龙溪,但成都的水云兴盛的日子,终究是一去不复返了。

《有关说明文的作文三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